政策適用對象
一、年度內首次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居民個人 對一個納稅年度內首次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居民個人,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時,可扣除從年初開始計算的累計減除費用(5000元/月)。 例1:大學生小李2020年7月畢業后進入某公司工作,公司發放7月份工資、計算當期應預扣預繳的個人所得稅時,可減除費用35000元(7個月×5000元/月)。 首次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居民個人,是指自納稅年度首月起至新入職時,沒有取得過工資、薪金所得或者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居民個人。在入職新單位前取得過工資、薪金所得或者按照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過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不包括在內。 注意:如果納稅人僅是在新入職前偶然取得過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則不受影響,仍然可適用該公告規定。 例2:納稅人小趙2020年1月到8月份一直未找到工作,沒有取得過工資、薪金所得,僅有過一筆8000元的勞務報酬且按照單次收入適用20%的預扣率預扣預繳了稅款,9月初找到新工作并開始領薪,那么新入職單位在為小趙計算并預扣9月份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時,可以扣除自年初開始計算的累計減除費用45000元(9個月×5000元/月)。 二、實習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的全日制學歷教育學生 正在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學生因實習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的,扣繳義務人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時,可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并預扣預繳稅款。具體計算公式為: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收入額-累計減除費用)×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在本單位開始實習月份起至本月的實習月份數計算。 上述公式中的預扣率、速算扣除數,按照《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執行。 例3:學生小張7月份在某公司實習取得勞務報酬3000元。扣繳單位在為其預扣預繳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時,可采取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稅款。 如采用該方法,那么小張7月份勞務報酬扣除5000元減除費用后則無需預繳稅款,比預扣預繳方法完善調整前少預繳440元。如小張年內再無其他綜合所得,也就無需辦理年度匯算退稅。 政策實施時間 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2020年7月1日之前就業或者實習的納稅人,如存在多預繳個人所得稅的,仍可在次年辦理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時申請退稅。 操作指引 一、納稅人向扣繳義務人提供資料 符合條件并按照本公告規定的方法預扣預繳稅款的,應及時向扣繳義務人申明并如實提供相關佐證資料或者承諾書。 1、新入職的畢業大學生,可以向單位出示畢業證或者派遣證等佐證資料; 2、實習生取得實習單位支付的勞務報酬所得,如采取累計預扣法預扣稅款的,可以向單位出示學生證等佐證資料; 3、其他年中首次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如確實沒有其他佐證資料的,可以提供承諾書。 二、扣繳義務人登記采集人員信息 1.年度內首次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居民個人 扣繳義務人應在個稅扣繳客戶端—人員信息采集,登記相應的人員信息。 2.因實習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的全日制學歷教育學生 三、辦理扣繳申報 扣繳義務人在登記采集相關人員信息并報送成功后,即可為其辦理相應的預扣預繳申報。 1.年度內首次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居民個人 扣繳義務人按照“正常工薪所得”填報收入及減除項目。稅款計算環節時,系統將自動按照1月至當前月份的累計月份數計算累計減除費用。 2.因實習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的全日制學歷教育學生 扣繳義務人按照“勞務報酬(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其他連續勞務)”填報收入及減除項目。稅款計算環節,系統將自動按照任職月份數×5000元/月,計算累計減除費用,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并預扣預繳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