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報道稱,3月信貸數據顯示,中國央行在刺激新增信貸來支撐經濟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據其匯編的數據,目前的貨幣乘數提高到2006年以來最高值,該指標是衡量央行投放的基礎貨幣能夠派生多少倍的信用擴張。其援引瑞穗證券亞洲的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新增人民幣貸款和M2上升,表明央行投放的資金在幫助刺激信貸擴張,這減輕了降低存準率的必要性。中金公司的余向榮等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中國央行開發了更多的工具來投放資金,正提高貨幣乘數。這可能使得在面臨資本外流時,央行也能放慢降低主要銀行存準率的步伐。但也有分析指出,貨幣乘數提升已成強弩之末。上海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胡月曉:3月份廣義貨幣增長的平穩并略提高,全靠3月開始的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帶來的貨幣乘數提升,基礎貨幣負增長態勢并未得到改變。3月份基礎貨幣同比增長從上月的-2.73下降到-4.18。未來即使RRR仍會下調,但商業銀行放貸高峰已過,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力度將回落,未來貨幣乘數不會無限提高。因此,未來貨幣增速仍有下行趨勢,M2
旁白:信用擴張之后就是收縮,所謂陰陽交替生生不息,此謂之為道。所以事情搞到今天這個樣子,中國央行認為,顯然要喘口氣,不能再搞了:
中國央行:現在不著急了
路透本周二(4月19日)援引了解政策的人士指出,經濟回暖跡象使得中國央行目前可以保留一些政策空間,以便未來需應對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美國升息帶來的沖擊時仍有彈藥可用。“我們還需要放松政策,降息也有空間,但現在不著急了。”一位要求匿名的政策顧問表示。但該政策顧問亦稱,現在就結束2014年開始的政策寬松周期還為時過早。近日中國一季度經濟數據陸續公布,盡管GDP增速的6.7%并沒有超越預期,但投資增速、用電量、物價有所回升,企業利潤由降轉升,房地產市場交易量明顯回升,財政收入增速亦回升,整體呈現“開門紅”的狀態。本周一(4月18日),新華社發文稱,鑒于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新情況,中國會繼續使用各項政策工具穩增長,未來數月貨幣政策會保持一定程度的寬松,但相比去年更強調穩健,在降息和降準上將更為謹慎。監管當局在降準及降息舉措方面將更為謹慎,轉向更為低調的貨幣工具,如中期貸款工具(MLF)以支持經濟增長。此前德意志銀行、瑞銀集團、中金公司等機構的預測也指出了類似的趨勢。德意志銀行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或在年中從之前的相對寬松調整至中性。經濟顯現積極信號后,中國將更側重于金融穩定,當前信貸增速或在下半年放緩,以防止出現宏觀經濟長期風險。瑞銀也指出,中國短期內的政策寬松勢頭可能已經見頂、進一步加碼寬松力度的空間已相當有限。房地產方面,鑒于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價已大幅上漲、房地產銷售已強勁反彈,短期內再出臺進一步地產寬松政策的可能性很低。事實上,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已經收緊了當地的房地產政策。
旁白:藥不敢停,因為一停,整個經濟體就癱倒在地,但也不能再吃了,再來幾口寬松春藥,只怕立即翹辮子。都明白,這都是房地產泡沫引來的信用擴張現象,可誰也不敢捅破它。頂多修理一下互聯網金融騙局:
互聯網金融整治開始
4月19日
旁白:這事很重要么?其實就是覺得“新經濟”步子邁得太大扯著蛋,得想辦法糾正一下。現在地產泡沫給領導爭取到改革時間,趕快解決問題,不然等出事后,再想辦法就晚了。所謂修補屋頂一定要趁著天氣好,就是這個道理。從目前輿論報道看,李中堂正趁著一季度宏觀經濟回暖趕緊修屋頂:
李克強不出國留在國內解決經濟問題
最近幾個月,邀請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本國的外交官們都遭到了婉拒。一位駐北京的外交官表示,中國外交部“告訴我們,他必須留在國內集中精力解決經濟問題”。李克強自5個月前訪問馬來西亞以來就再沒有外出訪問過,平了他3年前就任總理以來無外出訪問的最長時間紀錄。在李克強訪問吉隆坡回來之后不久,中國股市和外匯市場的恐慌加大了外界對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運行軌跡的悲觀情緒。上周五中國發布第一季度經濟增長初步核算數據,顯示經濟增速為6.7%。由此李克強可以聲稱,留在國內是值得的。該季度數據盡管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但是與政府6.5%至7%的全年增長目標相符,鞏固了最近發布的一系列好于預期的中國經濟數據。國官員曾承諾放棄債務推動的刺激措施,因為他們要“再平衡”經濟,從以投資和制造業為主導轉向以消費和服務業為主導。但今年一季度創紀錄的信貸擴張令人懷疑中國政府堅持艱難經濟改革的決心——這些經濟改革將導致一系列國有企業占主導地位的重工業(尤其是鋼鐵和煤炭)關閉工廠和裁員。法國巴黎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指出,一季度增長受到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筑開工“意外”加速的推動,同時服務業增長放緩。這與原本預期的正好相反。陳興動表示:“國企投資加速和私人部門投資放緩將會給結構性改革帶來問題。”。
旁白:什么經濟問題讓李中堂將外交問題拋開一邊,集中精力去對付?市面上議論紛紛,有說營改增的,有說債轉股的,更有刻薄鬼說,李中堂確實不能出國,因為每次他出國,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就開會……。不管什么原因,如果李中堂想推進改革,現在大環境確實是最后良機,過了就沒有了,你看看下面:
中國投資者去年整體拋售美國金融資產
高盛首席美國策略師柯斯汀在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當中指出,中國2015年總計售出了價值960億美元的美股,而2008年到2014年,他們的全部購入額度也就是970億美元。中國投資者在去年第四季度大舉逃離,最終他們的年度賣出總額度相當于全部海外投資者1710億美元賣出額度的約一半。柯斯汀介紹道:“中國投資者2015年當中還賣出了13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意味著中國投資者并不是放棄美股,轉向美債,而是整體性削減美國投資水平。”伴隨原油價格持續下滑,加拿大和中東的投資也紛紛從美股流出,流失額度雙雙達到了200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加拿大2015年售出了800億美元美股,而2014年是買進30億美元。中東投資者2015年賣出了390億美元,幾乎相當于2014年賣出額度200億美元的兩倍。高盛估計國際投資者今年將拋出500億美元的美股,使得2016年成為連續第二個外國投資者凈賣出的年份。不過,企業回購預計將會補上這個外國投資者留下的缺口,而且還有很大的富余。他們目前計劃今年回購4500億美元的股票。這一數字低于2015年的5610億,但還是大大高于過去五年年均的3600億美元。“美國經濟明年將以2%的速度適度增長,企業既然掌握著大量資金,預計還會繼續回購,以回饋股東。他們預計標普500指數美股盈利將從2015年的100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110美元,增幅9%。
旁白:這充分證明去年境內資產大規模賣出人民幣兌換美元,是為了還美元債務,否則沒道理連美股美債一起賣,而且國際投資者都這么干。簡單說,就是看空人民幣的同時,大家也沒看多美元。既然如此,筒子們是不是長吁口氣?非但如此,現在各國都想和美元搞切割,而且心慕人民幣者眾,譬如俄羅斯:
俄羅斯加速去美元化積極向人民幣靠攏
從2014年因烏克蘭問題受到西方制裁開始,俄羅斯就在加快去美元進程,同時擁抱人民幣。據路透報道,俄羅斯央行副總裁Sergei
旁白:盡管美元依然是國際市場無可置疑的老大,但人民幣開始悄悄挖帝國主義墻角,在擊敗人民幣空頭的狙擊之后,中國央行開始深挖壕廣積糧緩稱王:
上海黃金交易所開始人民幣定價黃金
據路透社,4月19日,全球現貨金交易量最大的交易所--上海黃金交易所周二推出上海金集中定價交易,為國內金市提供可交易的以人民幣計價的黃金價格,有助于推動黃金衍生品的發展;并在國際黃金市場發出“中國聲音”,提升國際定價的影響力。中國是全球最大黃金消費國,包括中國與印度在內的亞洲亦是近年來全球主要黃金消費區域。不過,雖然黃金消費的“西金東移”趨勢明顯,但倫敦金價格在全球仍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上海金基準價將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一個公允的、可交易的人民幣黃金基準價格,”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上海金交所新聞發布會上指出。
旁白:這事吧,你可能覺得小事一樁,但中國央行是拿頭等大事干的,何也?今年一月份中國央行就給境內所有外資行發最后通牒:中國黃金交易所搞人民幣黃金定價這項目,你們統統都給來捧場,誰不來,以后別想在中國混!中國央行官員都是喝洋墨水出身,做事干嘛這么橫?!道理就在于,人民幣與黃金掛鉤,走國際化路線,這事實在太重要了。利益太大了。現在根據形勢看,如果不加緊,后面也不知道會出什么幺蛾子,你看看下面:
全球企業違約數已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水平
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數據顯示,今年迄今為止,全球企業已有大約500億美元的債務違約,違約企業數量創出2009年金融危機高峰以來的最高水平。上周,違約企業數量上升5家,令年初以來的整體違約數量達到46家。2009年同期,違約數量為67家。今年以來違約的企業以美國公司為主,數量達37家。大宗商品行業的違約數量最多。能源行業有13家公司違約,數量位居第一。金屬、礦產和鋼鐵行業有9家公司違約,數量位居第二。據《金融時報》報道,評級機構標普和穆迪和潛在高風險違約名單都在增加。三月底,標普這張名單上有242家公司,達到2009年以來最高水平。標普全球固定收益研究主管Diane
每日綜述: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瘋狂放水的今天,依然有這么多企業債務違約,說明全球經濟依然處于衰退期,即使美國經濟那點復蘇,完全也是套假發的“金發女郎”,脆弱不堪。但全球經濟依然還站著沒趴下,所有人都明白:中國房地產泡沫死撐著。但中國信用擴張現在已經進入極限了,對于中國經濟而言,制度改革與對外開放的步伐,幾乎刻不容緩,早一天準備,就早一天受益。只有待地產泡沫褪去之后,人們才會驚覺今日改革良機之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