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罰8萬!
無票收入≠零申報
哈爾濱某餐飲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零申報,從未開具過任何發票,未能提供賬簿資料;也從未做任何的無票收入。 經稅局調取該公司2016年-2020年銀行賬戶資料,并結合其他相關資料和證據,認定該單位存在收取加盟費未申報繳納相應稅費的行為;最終連補帶罰共計81006.74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規定,不開票不申報,已構成偷稅。 上文的例子中,該企業從未開具發票,也從未進行過無票收入的操作,而是更加錯誤的選擇了長期零申報,最終被視同為無票收入被重罰。 那么,該企業是怎么被查到的呢? 在上文的例子中,企業為什么會被稽查到呢?推測原因有三: ?1.實際收入應遠高于申報收入 由于該企業部分收入從未進行過申報,通過大數據和檢查人員對資金交易記錄、付款人名稱、付款金額和備注信息,與企業銷售記錄和企業用戶信息等逐一進行比對分析,最終確定該企業有隱匿收入行為。 頭條君提醒:依據銀行流水及銷售收入,按照實際收款金額確認無票收入差額,確保收款與開票一致,更加正規、安全。 ?2.長期虧損不倒閉 在長年虧損的情況下,企業還能堅持運營,通過大數據對公司內部相關人員的個人銀行賬戶對比核查,同時分析進出倉記錄、銷售對賬單明細、其他財務憑證等,發現銷售收入在同期企業申報信息中沒有任何申報記錄,從而確定該企業存在銷售收入未申報納稅情況。 頭條君提醒:依據企業的銷售收入、銀行流水、業務合同、發票這四項,比對合理的收入結構,為企業定制臺賬,確保申報信息準確。 ?3.老板個人賬戶進出款頻繁 通過大數據分析往年銀行、法定代表人及股東個人賬戶資金進出頻繁,企業可能存在銷售資金“體外循環”行為。涉嫌偷稅漏稅。 可以看到,稅務機關通過底賬的大數據分析系統與第三方數據進行比對,使得納稅人所有數據處于“全天候”監控、分析、處理狀態,甚至企業所有的資金流動、產品庫存、經營狀態等等在大數據面前都將是透明的! 一旦納稅人數據存在疑點信息,系統能夠第一時間推送給稅源管理部門 案例中,該公司一直做的是零申報,這是錯誤的。正確方式則應該是做無票收入處理。 無票收入,又叫未開票收入,也就是沒有開發票的收入。像生活服務業中的餐飲、住宿等,很多個人消費的顧客很少會索要發票。 而零申報,是指當企業在納稅申報的所屬期內,沒有發生應稅收入(銷售額),同時也沒有應納稅額的情況,才可以零申報。 一般有三種情況: ?1.增值稅零申報 增值稅可零申報的情形:小規模納稅人應稅收入是0,一般納稅人當期沒有銷項稅額,并且沒有進項稅額。 ?2.企業所得稅零申報 企業所得稅可零申報的情形:納稅人當期沒有經營,進行零申報的企業。 ?3.其它稅種零申報 其它稅種可以零申報的情形:計稅依據為0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