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據錯賬發生vs發現的時間不同,分為: ? 當期發生的錯賬 ? 上一年度的錯賬 2.原則:錯賬+調賬=正確的分錄
1.一般處理方法:根據正確會計核算,采用紅字沖銷法、補充登記法、綜合賬務調整法; 2.涉及損益類科目:當月直接調整錯賬,跨月先調整相關科目再結轉到“本年利潤”科目。 舉例 2020年底,A公司發現8月有一筆貨款錯入了“其他應付款”,未確認收入,金額36000元。假設增值稅稅率13%,該如何調賬? 錯賬分錄 借:銀行存款 36000.00 貸:其他應付款 36000.00 分析 ①正確的處理,確認收入: 借:銀行存款 360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31858.4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4141.60 ②計算稅金及附加 城建稅=4141.60×7%=289.90(元) 教育費附加=4141.60×3%=124.30 (元) 地方教育費附加=4141.60×2%=82.80 (元) ③調整的賬務處理: 借:其他應付款 360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31858.4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4141.60 借:稅金及附加 497.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城建稅 289.90 —應交教育費附加 124.30 —應交地方教育費附加 82.80
1.決算報表編制前
? 不影響利潤的,直接調整上年度賬項
? 影響利潤的,同時調整“本年利潤”
2.決算報表編制后
? 不影響利潤的,直接調整上年度賬項
? 影響利潤的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
? 注意對所得稅的影響
舉例1
2020年7月,某稽查局發現A公司2019年12月有一筆貨款錯入了“其他應付款”,未確認收入,金額36000元。假設增值稅稅率13%,企業所得稅率25%,該如何調賬?
錯賬分錄
借:銀行存款 36000.00
貸:其他應付款 36000.00
分析
①確定收入
借:其他應付款 3600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31858.40
應交稅費—增值稅檢查調整 4141.60
②計算稅金及附加
城建稅=4141.60*7%=289.90 (元)
教育費附加=4141.60×3%=124.30 (元)
地方教育費附加=4141.60×2%=82.80 (元)
③稅金及附加賬務處理: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97.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城建稅 289.90
—應交教育費附加 124.30
—應交地方教育費附加 82.80
④計提企業所得稅=31361.40×25%=7840.35 (元)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7840.3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7840.35
⑤結轉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3521.0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3521.05
1.利潤表項目 ? 表現為實現的利潤,直接調整利潤賬戶 2.資產負債表項目 ? 需經過計算分攤,確定利潤額 ? 發生在材料采購成本、原材料成本的結轉、生產成本的核算 ? 期末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和本期銷售成本之間分攤 案例 審計發現企業2020年6月將新建廠房領用的生產用原材料30000元計入生產成本。當期期末既有在產品,也有生產完工產品,完工產品當月對外銷售一部分,因此多計入生產成本的30000元分別計入了生產成本、產成品、產品銷售成本之中。經核實,期末在產品成本為150000元,產成品成本為150000元,產品銷售成本為300000元。應如何調賬? 分析 第1步:計算分攤率 分攤率=30000/(150000+150000+300000)=0.05 第2步:計算各環節的分攤數額 ①在產品應分攤數額=150000×0.05=7500(元) ②產成品應分攤數額=150000×0.05=7500(元) ③本期產品銷售成本應分攤數額=300000×0.05= 15000(元) 第3步:調整相關賬戶 借:在建工程 30000 貸:生產成本 7500 庫存商品 7500 本年利潤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5000
1.判斷是賬務差錯還是稅會差異 (調賬 or 納稅調整); 2.調賬的3種方法 (紅字,補充登記 和 綜合調整); 3.當年錯賬的調整 (本年利潤); 4.前期錯賬的調整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增值稅,企業所得稅); 5.計算分攤調整 (分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