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聯合會日前發布的《2017年中國企業發展趨勢展望》(以下簡稱《展望》)顯示,去年,通過各級政府出臺降成本舉措,合計降低企業成本約1.5萬億元。2017年,企業減負效果將更加顯著。
2016年為企業減負1.5萬億元
《展望》分析,為化解實體企業成本的持續攀升,更好促進實體企業發展,去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降成本的具體舉措,初步估計,各級政府降成本舉措合計降低企業成本約1.5萬億元。
降稅清費效應明顯。作為結構性減稅的重頭戲,營改增2016年減輕企業稅負5000多億元。在降費方面,國務院降低社保五險中三個險種費率后,2016年再次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和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初步測算,這些措施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1000多億元。此外,中央清理規范了一批政府性基金收費項目, 又擴大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免征范圍,各地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也大大減少。
電價先后兩次下調。2015年4月20日和2016年1月1日,相繼下調了工商業銷售電價和一般工商業銷售電價,下調幅度分別為每千瓦時1.8分錢和3分錢。兩次調價共減少企業用電支出約900億元,2015年以來已減少用電企業支出超過1200億元。
連續降息降低財務成本。據央行數據,截至2016年9月末,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22%,同比下降0.79個百分點。
銀行服務費標準下降。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服務收費標準有關問題的批復》,商業銀行等機構查詢企業信用報告基準服務費由每份100元降低至60元。自2016年9月6日起,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初步測算各類商戶合計每年可減少刷卡手續費支出約74億元。餐飲等行業商戶貸記卡、借記卡交易的發卡行服務費、網絡服務費費率合計可分別降低53%—63%,百貨等行業商戶可降低23%—39%。
各地也出臺降成本措施。廣東省出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行動計劃(2016—2018年)》,到2016年底,為全省企業減負約4000億元;浙江省出臺《關于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優化發展環境的若干意見》,重點圍繞稅費、用工、用能、融資、用地、物流、外貿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八個方面成本提出針對性措施,為企業降低成本約1000億元。
企業整體盈利水平有望繼續好轉
“減負力度加大有利于企業輕裝前行,2017年企業減負效果會更加顯著。”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副主任繆榮表示,2017年,改善企業盈利水平的積極因素繼續存在,而且其效果將進一步加強;盡管盈利狀況會在行業之間與企業之間存在明顯分化,但全年企業整體盈利水平有望繼續好轉。
盈利水平好轉繼續得益于減稅降費。《展望》分析,2017年,現有的減稅降費措施將繼續執行,新的改革舉措還將陸續推出,全年的減負效應應大于2016年。
減稅規模不減。2017年,按照政府過緊日子、更多為企業發展減負的要求,我國將繼續大力實施減稅降費政策,預計減稅降費規模將超過7000億元。
涉企收費還將減少。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已經亮出了進一步清理整頓涉企收費的“日程表”和“任務單”。今年,山東全面取消了省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福建省也明確降低工業企業儀器儀表、計量器具檢測收費標準和江海堤防工程維護費;河北省出臺《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力爭到2018年全社會物流總成本與GDP比率較2015年降低1.5個百分點。
盈利水平好轉還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繆榮分析,2017年中央政府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去產能,而且去產能行業將從鋼鐵、煤炭拓展到建材、有色、化工等行業。去產能的積極效應將繼續釋放,企業設備利用率將穩定上升,有效供給將增加,市場秩序將更趨健康與規范;去產能也會促進產品售價回升,從而有效提升企業盈利水平。(記者 陸婭楠)
責任編輯:傅義洲